✜ 泰雅族遷徙的故事

  ✜ 首頁 -> 關於霞喀羅 -> 泰雅族遷徙的故事

泰雅族遷徙的故事

霞喀羅古道內各族群的出現,需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,泰雅的祖先武塔,看著原生地瑞岩耕地與糧食不足,毅然決定向北遷徙,一路上族人在各處定居,武塔與四個兒子在鎮西堡落腳,而後四子進入頭前溪流域,其後代建立的四社被統稱為霞喀羅群。
01 武塔故鄉位在北港溪中游的瑞岩社(Masitobaon),北港溪畔的Pinsbukan瑞岩,相傳是泰雅族祖先誕生之地,因為小冰期作物歉收,開始遷居,接受祭司祈福後,從Sbayan(分手之地)出發。

02 沿著北港溪北行,越過松嶺鞍部(福壽山農場)進入大甲溪流域。

03 在撒拉矛(Salamau今梨山)高位階河階平台休息。

04 下切大甲溪石,有佳陽(Kayaw現已淹沒德基水庫)低位河階平台,部分人選擇定居。

05 涉過大甲溪,對岸是志佳陽(Sikayaw今環山),部分人選擇定居。

06 溯大甲溪,經過(Habun溪流匯流處,今武陵農場七家灣溪口),走到大甲溪上游,大甲溪上游有有勝溪、馬鰣溪二條支流,太高太冷無法種植小米。

07 有勝溪源頭埤亞南鞍部(QuriSqabu今思源啞口),可眺望蘭陽溪中上游。

08 阿陽(Ayan)、亞博(Yaboh)定居蘭陽溪中上游,阿陽(Ayan)在河谷建立Manibu社(今宜蘭縣南山村),亞博(Yaboh)在下面山肩建立Sikikun社(今四季村),成為溪頭群祖先,孫子那代翻過中央山脈較低的北稜線,經過翠峰湖,進入宜蘭大濁水溪流域,成為南澳群祖先,武塔父子在埤亞南鞍部與阿陽與亞博家族分手,武塔父子沿著雪山山脈東稜北側朝向西北方走。

09 經過桃山北稜的羅業尾山,到達池有山北邊Siron(水池)過夜,清晨可眺望雙耳峰(PapakWaqa即大霸尖山)。

10 沿大霸尖山北邊看去是長主稜線,往下是大河系上游無數的河谷「大河系為淡水河最大支流大嵙崁溪流域(大漢溪流域)」,切割大霸尖山北稜兩側是大漢溪源流,塔克金溪與薩克亞金溪。

11 下切塔克金溪溪底,命名Ginsibo(鎮西堡,意思為初建的部落)。

12 武塔第四個兒子越過霞喀羅大山,進入頭前溪流域,他的後代建立了木喀拉卡社天同社羅卡火社野馬敢社,這四個部落被統稱為霞喀羅群

武塔卡拉霍後代分佈一覽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