✜ 生態監測走訪山林


     為了部落的生態監測,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的這段期間,特地做了預備性的生態調查,以瞭解霞喀羅古道中的特色物種,作為我們將來監測的主要標的。我們從登山口(22K)走到馬鞍駐在所(17K),在整個步道中將特色生物與民族植物作了一番整理,拍照及調查加上中午休息時間,來回10公里的路程大約需時7-8個小時,期待在未來讓族人透過生態監測,因著生態旅遊解說的需要及民族植物採種復育的過程,認識部落週邊及古道中的動植物生態,瞭解這裡生態的特殊性與重要性。在這次的調查中,我們預計將選出監測植物物種約50種,未來如果還有其他重要物種的發現,再予以彈性調整。

霞喀羅古道特色植物

博落迴
博落迴
黃杞
黃杞
小楤葉懸鉤子
小楤葉懸鉤子
通脫木
通脫木(蓪草)
米飯花
米飯花
華參
華參

    另外,在這兩次的植物調查當中,我們順便紀錄了聽到叫聲或目擊到的動物,包括哺乳動物的山羌;鳥類的大冠鷲、綠鳩、冠羽畫眉、黃胸藪眉、白耳畫眉、白尾鴝、五色鳥;及蝴蝶的大紫蛺蝶、枯葉蝶、環紋蝶、雄紅三線蝶等。其中大紫蛺蝶為一級保育類物種,未來值得成為部落特別保育的物種。最讓人振奮的是觀察到了大約有10-20隻的大紫蛺蝶,正與金龜子停棲在一棵大樹上,吸食著樹液。


霞喀羅古道特色動物

大冠鷲
大冠鷲
雄紅三線蝶
雄紅三線蝶
白耳畫眉
白耳畫眉
枯葉蝶
枯葉蝶
白尾鴝
白尾鴝
環紋蝶
環紋蝶

   

大紫蛺蝶的保育復育

    大紫蛺蝶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(Shirozu)為大型蛺蝶,為臺灣特有亞種,翅膀展開約9~12公分,雄蝶前後翅中央具紫色金屬光澤,後翅肛角處有一枚紅斑,在日本被日本鱗翅學會選定為日本的國蝶。喜歡吸食樹液及腐果,領域性強,飛行速度快速。根據臺灣大學昆蟲保育研究室的調查,與珠光鳳蝶及寬尾鳳蝶一同被列為一級保育類蝴蝶,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,數量是三種當中最少者。

吸食樹液的大紫蛺蝶

    大紫蛺蝶在面臨棲地破壞及人為捕捉的壓力下,目前只有少量的族群分佈在中北部的山區,活動範圍狹窄,比較容易發現其蹤跡的區域包括:桃園的拉拉山、巴陵、角板山,及新竹的尖石鄉、五峰鄉等海拔約500~1300公尺的山區。但近幾年因為人為的捕捉及淺山地區的開發,可以發現的數量又更加稀少。

    棲地的變化是很重要的原因,幼蟲食草為朴樹(Celtis sinensis),齡期六齡,朴樹在冬天會落葉,這時候幼蟲必須要下到溫暖的落葉堆裡躲避寒冬,翌年春天在朴樹或附近之植物間或葉柄處化蛹,5~8月羽化成蝶,一年發生一代。朴樹不是經濟作物,容易被砍伐,朴樹的稀少造成大紫蛺蝶的食草變少,大紫蛺蝶的幼蟲非常挑食,在自然的情況下,牠只吃朴樹大樹所長出來的葉子,那些還沒有長成大樹的朴樹,牠們可是不屑一顧的。

    大紫蛺蝶的復育,限制因子包括幼蟲的食草(榆科的朴樹),幼蟲必須在落葉堆下越冬,及成蟲的食物(殼斗科汁液及腐果汁液) ,保護好目前棲地的大棵朴樹,並有計劃的復育朴樹足夠的數量,是復育大紫蛺蝶的首要工作。這件事情將成為未來霞喀羅兩端部落推動生態旅遊的同時,也要同時看重的工作。